第06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打造样板工程 实现水土共治
土壤原位修复技术透析
上海将建“地下”大型湿垃圾处理工厂
宿迁摸清镍锑铊污染源家底
让腐植酸美丽因子光荣绽放
河北确定重点监管企业名单
武汉年内建成土壤质量监控网络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8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将建“地下”大型湿垃圾处理工厂
日可处理湿垃圾800吨
 

◆本报记者蔡新华

实习记者陆彧童

上海市近日公布了《普陀湿垃圾处理设施专项规划》。规划显示,上海市将在普陀区建设一座日可处理湿垃圾800吨的工厂。工厂位于普陀区走马塘南、A20外环高速公路西的外环林带内,用地面积62亩。此外,这座即将建成的湿垃圾处理工厂还有一个不同之处——主体设施建设于地下。

如此大型的湿垃圾处理设施建于地下,不言而喻,其建设运营成本会大幅提高。上海市知名固废专家汪力劲告诉记者,占地多、选址难、“邻避效应”严重,这三大因素是将湿垃圾处理工厂推向地下的主要原因。

虽然项目尚在规划公示阶段,但“邻避效应”已经凸显,不少网民发帖表示对附近居民生活环境的担忧:会不会有臭气侵扰、房价会不会有所下调、建在居民区会不会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对于这些疑虑和担忧,规划部门表示会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继续完善规划、进行规范管理,尽可能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上海推行垃圾分类近20年,近几年来湿垃圾分类成效明显,但后续处理处置能力不足使得前端分类的努力“前功尽弃”,湿垃圾处理的漏洞越发明显。据相关报道显示,2013年,上海市的湿垃圾产生量为441万吨,生活垃圾清运量735万吨,占比达60%。汪力劲介绍,上海目前的湿垃圾处理能力仅占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的10%,大部分垃圾都是以卫生填埋与焚烧发电的方式进行处理。

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湿垃圾产生量约为12986吨/日。而2016年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垃圾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规划明确,到2020年,上海力争湿垃圾处理能力达到7000吨/日。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完成,2020年的处理能力与2015年的日垃圾产生量相比,产出量大大高出消解量,湿垃圾处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不容小觑。

2016年,为补齐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建设的短板,上海明确将实施湿垃圾处理利用设施专项规划,着力推进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垃圾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指出,2017年,建成闵行(一期)和浦东(一期)湿垃圾处理厂,启动老港基地、宝山、普陀、闵行(二期)、浦东(二期)、嘉定、青浦、松江、金山、奉贤、崇明等湿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前期工作。本次规划的普陀项目便位列其中。

汪力劲表示,从项目的规划层面来看,上海市尝试将前端分类与终端处置进行匹配是值得推荐的创新做法,也是传统的焚烧、填埋处理方式以外垃圾处理的一条新路。如果能打通垃圾分类、收运、处理、资源化等整个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对行业来说无疑有较大参考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