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境界-人物
3上一版
 
陈水华:痴心只为寻鸟踪
“聚光杯”环境摄影大赛优秀作品选登
付建国的33年护鸟路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7年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时14年、踏勘千余座岛屿
陈水华:痴心只为寻鸟踪

中华凤头燕鸥
 

◆本报记者张黎

杭州西溪天堂艺术中心,500多位观众汇聚在此,等待《一席》举办的演讲活动。

一件普通套头衫,随意的牛仔裤和登山鞋,作为演讲嘉宾,陈水华第二个上场。有人事后评论说,这位杭州“鸟叔”在当天11位演讲者中,无疑是最圈粉的那个。他的故事引人入胜,40多分钟演讲,全场笑场60余次。年轻人玩笑般称,这是属于理工大叔的逆袭。可细细想来,不是陈水华故事讲得多妙趣横生,而是作为科学家、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的他,14年找遍上千个无人岛只为追鸟的经历,轻轻地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到很遥远的那些海岛上去”

其实,早在今年2月,一则去海岛听海观鸟的工作招聘,已经让陈水华和他的“神话之鸟”小小的火了一把。

在一个自然论坛上,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陈水华发帖表示,要征集两名2017年度鸟类监测临时人员,在春夏之季去浙江象山韭山列岛、舟山五峙山列岛从事繁殖海鸟监测工作。

栖身静谧小岛,碧海蓝天下,看云卷云舒,伴着漫天星辰入眠,这份颇具诗意的工作招募,吸引了不少热爱大自然的小伙伴的目光。

陈水华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这次海岛鸟类监测目的是保护鸟类,特别是‘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全球总数被认为不超过100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度濒危(CR)物种。

在陈水华看来,全球可以如此近距离接触“神话之鸟”的机会,绝无仅有。

当然,现实也并非想象中那样光鲜。为期4个月,监测人员在无人小岛上的生活还是比较艰苦的。日常的主要工作就是在隐蔽的小木屋里,记录来海岛繁殖鸟类的种类、数量、位置,繁殖产蛋情况及有无天敌及人类活动干扰等,其中重点观察中华凤头燕鸥的繁殖情况。

这般荒野求生的艰辛,陈水华是经历过的。为了寻找中华凤头燕鸥,他跑遍了3000多个岛屿,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翻看陈水华的履历,从读大学到博士毕业,陈水华一直在研究鸟类,他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列了长长的一串。“一直做城市鸟类研究,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到很遥远的那些海岛上去。”

陈水华说起,2002年夏天,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是台湾鸟类学家颜重威,他来到博物馆来看陈水华,提起了中华凤头燕鸥。这个鸟类在马祖列岛被发现,是8只成鸟、4只幼鸟,数量非常少,这是当年鸟类学界轰动一时的大新闻。

这种鸟,据估计全球数量不足50只,还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又因为它数量非常少,踪迹又很神秘,所以它也被称为“神话之鸟”。

颜重威告诉陈水华,浙江有3000多个岛屿,这些岛屿上很有可能还存在着中华凤头燕鸥。“你要是发现的话,肯定也是个大新闻。”

“神话之鸟”的故事对陈水华而言很有吸引力,刚好他在城市里待得太久了,冥冥之中,就此开启了长达14年的海上追寻中华凤头燕鸥的旅程。

“通过我们的努力,已经初步阻止了这么极度濒危的物种滑向灭绝的深渊”

调查是从2003年6月开始,最初范围是在舟山群岛。舟山群岛有1300多个岛屿,第一年,陈水华调查了大约600多个岛屿,但没有找到中华凤头燕鸥。

“其实我们第一年的调查是缺乏经验的,我们不知道怎么找海鸟,所以一见到荒岛就登上去。但你知道,那些荒岛远看是光秃秃的,爬上去之后都是一人多高的茅草。而且荒岛是没有路的,所以我们经常就这样迷失在荒岛的茅草之中。”

登岛也是非常危险的。小木船碰到大浪时会一直颠簸,因为荒岛没有码头,必须在船颠簸到最高点的时候往下跳,一不小心就可能掉到海里去了。

陈水华说,2004年他们又对舟山群岛南部约700多个岛屿调查了一遍。还是没找到中华凤头燕鸥,调查计划即将结束,启动经费也差不多用光了。

转机出现在随后的8月初。当时,团队正在对刚刚批建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宁波韭山列岛进行资源调查,调查的最后一天,只剩最边缘的几个小岛没去。

当时雾很大,船老大不愿前往,但经不住科学家们软磨硬泡,还是去了。

“当我们来到最东南角的一个无人小岛时,那里漫天的大凤头燕鸥,约有4000只在头顶盘旋,这其中我们找到了大约20只中华凤头燕鸥。”

陈水华难掩兴奋,“这意味着我们找到了中华凤头燕鸥全球第二个繁殖群。按照颜老师的说法,这是个大新闻。”

可高兴劲还没过,岛上2000余枚蛋,被之后紧接而来的两场台风全给摧毁了。这20只中华凤头燕鸥就和4000只大凤头燕鸥,一起消失了。

直到2007年6月初,科学家才再次在韭山列岛发现了大凤头燕鸥和中华凤头燕鸥的身影。

然而一个星期之后,这里的1000多个鸟蛋被不法分子捡拾一空。这以后,韭山列岛的燕鸥繁殖群就消失了。

直到2013年,团队引进了一种美国鸟类学家Steve Kress发明的“社群吸引技术”,就是用假鸟和不断回放录制的鸟声,来吸引真鸟前来栖息、繁殖。

陈水华和团队选择适合燕鸥栖息的区域,在这里布置了300多只从美国定制的假鸟,用太阳能供电,不断地播放声音,企图吸引大凤头燕鸥和中华凤头燕鸥到这个岛屿繁殖。

长达两个月,招引区一点动静都没有。这两个月对陈水华来说非常纠结,每天很期待,每天都没有。

命运之神再一次眷顾。就在要失去信心、准备撤回音响的时候,忽然满岛都是燕鸥。这一批燕鸥虽然来得晚,但是有一部分还是留下来繁殖了。

这年,韭山列岛一共吸引了2000多只大凤头燕鸥和19只中华凤头燕鸥。

陈水华欣慰又欣喜,“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招引又取得成功。尤其是2015年,中华凤头燕鸥数量达到了52只。综合马祖列岛、五峙山列岛和韭山列岛3地的数据,我们估计总数量已经接近100只了。我想通过我们的努力,已经初步阻止了这么极度濒危的物种滑向灭绝的深渊。”

就在几天前,文章开头招募的志愿者,圆满地完成了监测任务。陈水华告诉记者,今年的繁殖季节还算顺利,五峙山列岛和韭山列岛两地大约有5500多只大凤头燕鸥和38只中华凤头燕鸥栖息繁殖。陈水华和团队对部分燕鸥进行卫星跟踪和环志,记录他们的迁徙路线,从而获悉哪些区域对鸟儿更重要,“这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我希望人类能够从中华凤头燕鸥的命运中得到警示和启发”

寻找、守护、追踪、保护,陈水华的人生就这样与中华凤头燕鸥绑在了一起。

陈水华觉得自己也因此有了更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一个人会更多地去关注社会责任,而不是个人得失。 “心态也越来越好。因为困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也学会了理解和包容。野生动物和环境保护,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需要团队合作,需要全社会的力量。”这也是陈水华的另一份收获。

这14年的调查中,陈水华对海洋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他说,据史料记载,我们身边的海洋,原本应是生机勃勃的,到处可见海鸥翻飞、海豚翻滚、海豹在懒洋洋地晒太阳的画面。但这些年的调查,他很少看到这样的景象。

斑海豹在渤海湾原来是非常繁盛的,1940年的时候有统计数据为8173只。可沿海的渔民有捕猎斑海豹的传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每年能够捕1000多只,七八十年代能捕500多只。后来越捕越少,直到九十年代才把剩余的斑海豹保护起来,建立了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现在只剩下数量很少的斑海豹了,它们躲在大连外海的几个小岛上,小心翼翼地晒太阳。一旦有人靠近,马上就钻到水底。

“我们在岛上经常是看不到蛋的,几乎都被捡光了。”提起这些也让陈水华气愤不已。“在把浙江沿海3000多个岛屿调查下来,只在28个岛屿发现有非常零散的海鸟。绝大部分都已经被人捡过蛋了。我们在做调查的时候就有人在那里捡。”

就这样年年捡、月月捡,我们的海洋被捡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中华凤头燕鸥就捡成了“神话之鸟”。

或许对很多人来说,海鸟跟自己的生活没有密切关系,一辈子没见过海鸟也不觉得什么。但陈水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确,对很多人来说,海鸟除了文学化的精神享受之外,对它们的感觉不如林鸟来得直观和密切。但是,海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它们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既有调节作用,也有指示作用。

有人问陈水华,你觉得中华凤头燕鸥未来的命运到底如何?他回答说,“我真的很难预测。因为它现在还是极度濒危的物种,极度濒危什么概念,就像风中的火烛,说不定风一大,‘扑哧’它就灭掉了。”

“当然,我们非常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在浙江沿海到处都是中华凤头燕鸥。”

总是要有人去做的,不管结果如何,做了就有希望。陈水华坚定说道。

杭州那场演讲的最后,陈水华用一张他自己拍摄的照片来结尾。画面中的中华凤头燕鸥在一片巨大阴影中奋勇向前。他将其命名为“危机与希望”。

“我希望人类能够从中华凤头燕鸥的命运中得到警示和启发”,在结束采访的时候,陈水华对记者说。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