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下一版4
 
绿水青山铸忠诚
他们肩负着神圣使命
武邑木质家具业借势升级
严格监管 推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环保部召开直属机关党委“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推进会
从严治党要从制度抓起
以楷模为引领 奋力干事创业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7年10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水青山铸忠诚
——追记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岳平
图为岳平同志生前参加海南省党风政风行风热线活动,与听众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交流互动。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孙秀英

“守海人”,是他的微信名,但领导和同事们再也等不到他发出的消息。

为了这片热土,为了一生热爱的环保事业,他耗尽最后一份心力,身体拼到了极限,把一腔热血撒在了青山绿水之间。

岳平,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海南省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17年9月2日凌晨1时许,在那次深入五指山区的调研中,他突发心脏病,因公牺牲,年仅52岁。

他离去的那天,五指山下了一场大雨,岳平一如既往地忙碌。头天晚上忙到凌晨1点多才睡,当天下午又进山调研,到了晚上还在为第二天的会议准备材料。他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如那一天。

虽然他离开了,但人们无法忘记,他在滂沱大雨中望向远方,深情的目光中饱含着对青山绿水的期盼。

10月10日,海南省政府追授岳平同志“海南省模范公务员”荣誉称号。

■忠诚

牢记使命,他用毕生所学守护海南青山绿水

“他,真的是太拼,太累了!”熟悉岳平的同事多是这样感慨,他的性格里有股子闯劲,想干的事一定要干成。

生命最后48小时,原本有着高血压的岳平顾不得自己身体发出的预警,依旧马不停蹄,毫不松懈。

时钟拨回到8月31日,当天他在外省出差,晚上到家已是深夜12点多;9月1日一大早,没休息几小时的岳平又驱车赶往五指山。蜿蜒曲折的山路令人晕眩,顾不上连日来的辛苦与疲惫,岳平在车上又与大家讨论起了生态扶贫、移民搬迁的事情,接着又是一整天的调研与开会。

几天的连轴转,终于让这位硬汉有些吃不消了,晚上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的同事仍然记得,2014年7月18日,超强台风“威马逊”正面袭来,省内环境监测系统遭到大规模破坏。大灾之后总是容易出现大疫,环境监测尤其是水质监测至关重要。台风刚过,岳平组织全省环境监测系统开展水源地水质应急监测。

没有电、没有网络,更没有通讯。岳平来到文昌灾区,一连工作7天,每天工作15个小时,顺利完成了全省全部29个在用、备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190个在用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应急监测,硬是在艰难险阻、重重考验之下,完成了7期应急监测快报。

“我现在都觉得不可思议,他工作很拼、劲头很足,我直到现在都没法相信他走了。”海南省环境科学院总工程师陈表娟拭去泪水,“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种敬业精神,现在他的很多工作思路和做法我们仍然在使用。”

翻阅岳平的手机,除了手机自带的几款软件,再就是诸如“空气质量发布”“海南空气质量”等工作软件了。打开电话记录可以看到,岳平几乎每天都要接打电话三四十个,微信内容也体现了他马上就办、毫不拖沓的工作习惯及态度。微信群中有工作请示的内容,岳平多数时候都能在10分钟内给予回复,有时候深夜12点以后还在布置工作。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保督查中心主任岳建华在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任上时曾与岳平共事多年,在他心目中,“可以工作,可以奉献,可以展现才华,就是岳平最大的乐趣”。

生于四川剑阁的岳平,1988年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海南。那些年上岛的人曾有一个形象的称呼——“闯海人”,岳平怀着青春梦想“闯”入了同样年轻的省份,从那时起,他将对生态环保事业的热爱牢牢嵌在心里。

大部分时间扑在工作上,导致岳平很少有时间陪家人,就连早上一家三口去茶楼喝早茶的愿望,都不曾实现。“因为他觉得,这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妻子林莹最初有过抱怨,但到后来也就慢慢理解了。

岳平经常出差。“有时候十天半个月不回来,回来就拿个换洗衣服,我以为这次也一样。”林莹说起丈夫生前的点滴,泪流满面。

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2013年母亲去世后,岳平下定决心,要把父亲接到海南尽孝。可是仅仅住了两个多月,父亲怕影响儿子工作,就回了四川老家。事后岳平曾在林莹面前流下眼泪,说“忠孝难两全。”

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厅长邓小刚深情地说:“他毕生致力于所挚爱的生态环保事业,自称‘守海人’,并身体力行,用尽自己的一生,守护着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守护着他所深爱的这片热土。”

而对于“守海人”这个微信名,妻子林莹曾经调侃他“太老土”,但岳平却总是一笑置之。

“明年就迎来他生态环保事业工作30周年,没想到这个名字其实是他对海南环保事业的郑重承诺。”林莹早已泣不成声,她终于明白这是岳平的毕生矢志追求,正如这个名字一样,他用毕生所学守护着海南的绿水青山。

“为了我热爱的事业,我终于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岳平离开后的当天上午,妻子用他的手机发出了最后一条微信,只为让无处迸发的感情,找到一个出口,其实这也是岳平的心声和一生真实写照。

他走了,但他的感人事迹却在琼州大地传扬。9月27日,海南省委决定追授岳平同志“海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他学习。

■担当

鞠躬尽瘁,每遇急难险重任务他总说“这事交给我”

他多次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为海南生态环保和规划工作作出杰出贡献。2008年汶川地震后带队紧急奔赴四川,成功支援雅安地区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监测;2009年受命开展东方市八所镇十所村环境状况调查工作,利用“十一”长假连续奋战,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环境监测调查评价。

海南省规划委员会成立后,他作为兼任领导,常常白天在省生态环保厅办公,晚上接着加班加点研究规划工作,为省规划委员会正常运作、发挥作用作出突出贡献。

“甘为”方能不辱使命,“敢为”才会勇挑重担。在邓小刚眼里,岳平是一个敢于担当的人。时间回到几年前,海南在全省域内开展“多规合一”,这在全国来说是首例,在国家层面根本没有经验借鉴。

怎么划?谁牵头?时间紧、任务重,对于当时刚刚组建的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更是一场巨大考验。

“这事交给我。”岳平义不容辞地接过了这副担子。

他充分吸收红线划定技术小组成员们的建议,结合海南的特点,开始改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模型,利用高精度的空间信息数据,组织队伍夜以继日地通过文献调研、模型计算、实地勘察等方式开展工作,有效整合环保、海洋、林业、水务、国土资源等各部门的红线,划定了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域。

红线划定必定会触碰一些敏感区域。在红线划定工作中,岳平同志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必须本着对海南的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把海南的好山好水划进来,应该划的必须划,并且要为此承担压力。”

在划定的过程中,技术组经常遇见说情、讲情的情况发生,希望“不要把某项目划在红线区内”,对此岳平强调“一律不与具体项目的开发商有任何接触,只与市县政府对接。”当与地市县意见相左时,他亲自去调研、了解、协调,在他细致入微地努力下,海南将生态保护红线落实到了田间地头。

“海南是全国第一个划定这么精细的省份,且是全国第一个将生态保护红线信息公开、让公众参与监督的省份。”参与海南生态红线具体划定工作、现任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土壤环境管理处处长伍晓红说。

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岳平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海南的生态环境保护,一定是保护为主、预防为先。一定是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保护居于优先地位。”

他以一种“对海南环保事业负责任的态度”,坚持将生态红线精细划到了每一段。

“他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红线划定组成员王晨野说,“除了技术指导,在环保理念上,岳副厅长也给我们上了一课。他常对我们说,身为环保人,一定要有环保人的担当,要为海南人保护好这片青山绿水,绝不能为了某些小利益牺牲海南的生态环境。”

奋战8个月,通宵达旦,周末加班加点,岳平带领的团队圆满完成了任务。最终划定11535平方公里的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占全省陆域面积的33.5%;8316.6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占近岸海域总面积的35.1%。

《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成为全国首个人大立法层级的生态保护红线法律法规,通过立法进一步梳理和规范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体系和管控程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明确划定红线固化边界,守好海南省这片土地,为人民群众带来美好生活,是岳平坚持不懈、矢志不渝的追求。岳平深知自己肩头的那副担子有多沉,那份责任有多重。

岳平之所以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是有着一份浓浓的为民情怀。

在海南岛中部腹地的五指山、白沙、琼中、保亭等市县,到处林木葱郁、青山披黛、绿水长流。这里素有海南“绿色之肺”的美誉,被称为海南生态保护的核心区和水源涵养地,同时也是黎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区。

但长久以来,海南中部生态腹地为涵养水源、保护生态核心区等重大责任的落实,限制了发展机会,做出了重大牺牲。实践证明,贫困守不住绿色,但又不能以牺牲和破坏生态来发展致富。如何解决保护与发展的难题?

岳平多次对时任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邢巧说,中部山区是海南省的生态核心区,这里的生态系统有一丝一毫的变化,都会影响全省。为确保中部山区生态不受破坏,岳平记住这里的山山水水,也记住为了保护生态而牺牲发展的山区农民。

多次深入五指山区,岳平带领团队,与加拿大环保组织进行国际合作,最终提出了“生态直补”的补偿方式。它减少了中间环节,最大程度调动山区农民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并且尽最大可能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筑梦

不忘初心,他用情留人只为有更多“守海人”

“欢迎大家关注环保,不止是关注好的方面,我们更希望媒体关注海南一些不好的、负面的新闻事件。”几乎每一位报道过海南环保工作的记者,都听岳平说过这句话。

作为新闻发言人的岳平,深受海南媒体界人士的尊敬与喜爱,他业务精能力强,对记者提问不设防。

谁都知道负面监督报道,给环保部门带来的影响和压力有多大。“多报道出一个负面声音,我们就能多解决一个问题。”在今年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岳平这样直白的话语让记者们感到亲切而惊讶。

没有对优美生态的深情,没有对良好环境的眷恋,说不出这样的话。而这份深情背后,是对海南环保事业一点一滴的奉献。

“闯海”近30年,岳平被称为海南环保技术队伍的领军人物和生态环保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曾长期供职于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并多年担任总工程师、院长等职务。

曾几何时,海南省面临环保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造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留不住人,成为海南环保事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

作为省环科院“一把手”,抓班子带队伍是职责所在。为了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岳平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上大胆创新。对于新引进的外省博士,岳平担心食宿生活安排不便,便由院里出钱首先将住宿问题解决,给大家的感觉是一个“从来没有架子,特别亲和的领导”。

如今,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海南的环境一天天在变化,水更清了,山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曾经留不住人的环科院,也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海南省环科院王晨野,正是留下来的一员。初到海南,王晨野并不适应,她想回家。岳平的电话一次又一次响起:“希望你不要走,海南的生态不能没有你们。就当是为了这座美丽的岛屿,奉献一次吧!”

“用情留人。”邓小刚说,当时的环科院薪资不突出、条件不突出,唯有岳平的真情显得突出。

“工作人员从50人增加到180人,实验楼从3000平方米增加到6800平方米,检测仪器从106套增加到800多套,科研资金从230万元增加到8000万元。”海南省环境科学院总工程师陈表娟,提起岳平在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任上的变化,如数家珍。可一旦提起岳平,她泪如雨下。

在不少人眼中,岳平不止是一位善于选贤用能的好领导,更是一位好老师,尤其在指导年轻人方面,倾囊传授自己的所学所能,毫无保留。据岳平同事回忆,岳平改材料时,不少下属跑到他身后,学习他如何一字一句斟酌修改。

不忘初心筑梦想,砥砺奋进写华章。

岳平先后组织完成300余项国家和省下达的科研和应用项目。多年来,他获得原国家环保总局二等奖1次、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荣获“全国环保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家环境监测‘尖端人才’”“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海南省支援四川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称号。

在省环科院任职及后来分管环科院期间,改进选才用人机制,大胆选贤用能。至今,海南省环科院已拥有博士9人、硕士53人,技术人员比例高达84%。

在他的带领下,海南省环科院已成为海南环境管理、污染控制和环境决策的重要力量,先后获得环境保护部授予的国家环境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岳平用一生守护着海南的青山绿水,用真诚的奉献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他的感人事迹激励着每一个海南环保人沿着他的足迹,接下“接力棒”,当好“守海人”!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