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境界-悦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首个共享单车团体标准发布
口袋公园见缝播绿的风景
博物怡情 博学无方
保留落叶景观 感受深秋美景
共护共治才能共享
悦·图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1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口袋公园见缝播绿的风景

市民在改建的口袋公园里聊天休憩 徐璐摄
 

◆本报记者蔡新华 实习记者徐璐

近年来,上海开展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让渡了很多“消极空间”——关闭的老旧厂房、闲置的防空洞以及各类违章搭建等,建起了一座座口袋公园,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市民们提供了休憩活动的良好场所,能处处享受到身边的绿意和美意。

“口袋公园”其实是个外来概念,也称袖珍公园,最早起源于美国,是一个个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式绿地空间,在国内类似于街旁绿地、带状公园,甚至写字楼花园这样的附属绿地。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陆月星表示,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稀缺,违建拆除之后就更要注重生态建设,必须见缝插绿,让能绿的地方都绿起来。而口袋公园可以灵活利用城市空隙地、遗忘地或者一些消极空间进行综合改造,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一步之遥,老城厢里的“游乐场”

家住老西门的邵老太,今年年前去外地亲戚家小住了几个月后,回到住了几十年的曹家街,下了地铁,从熟悉的出口出来,突然有些恍惚:老弄堂边上的那栋两层楼不见了,而是多了块狭长的绿地,植物高低错落有致地栽在花坛里;靠近曹家街弄堂口的这头,一条半圆形的休闲步道向绿地内延伸,形成了一块休憩区域,上面简单固定了3张休闲座椅,还安装了小型的户外健身器材。

原来,被拆掉的两层楼建筑,是一个在老弄堂边盘踞了将近20年的违规建筑。去年年底拆违以后,考虑到附近的老城厢里老年人多,休闲空间少,黄浦区便将这块地方改造成了口袋花园。

尽管活动空间并不那么宽敞,但由于就在家门口一步之遥,又增加了不少健身器材,这块袖珍绿地的人气火爆上涨,堪比黄浦区里的“网红”。

自打这块休闲空间完工以后,住在曹家街的周建和陈爱玉夫妇,就不习惯再走上七八分钟路程去复兴东路河南南路口的小桃园绿地了。“家门口多便利呀,啥辰光想出来就出来咯,全是弄堂里的老邻居。”陈爱玉说,“再大点的公园,复兴公园、淮海公园、蓬莱公园这些,那都是要坐车去的,周末或者节假日才会去逛逛”。

口袋公园不仅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也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近了。有了口袋公园,老邻居们便时常坐在一起“嘎讪胡”,或在健身器材上扭腰、拉伸筋骨,甚至“高峰时期”使用健身器材还要排队,好不热闹。

邵老太和她的老伙伴们固执地把这块位于复兴东路中华路拐角口的小绿地“冠名”为“曹家街小花园”,他们并不知道,在景观设计师的眼里,这正是上海这个城市空间里典型的一个“口袋公园”。

普陀区绿化市容局副局长沈瑞毅透露,除了老城厢外,今年普陀区还将改建3处“口袋公园”,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健身漫步,不用再舍近求远去大公园。

改换门庭,“脏乱违”变“网红”绿地

“原先窗外的农贸市场脏乱嘈杂,异味熏天,根本不敢开窗,现在窗外就是绿地花园,我一下子住进了河景房。”对于居住在杨家桥社区的王阿姨来说,家门口的变化,像梦幻般神奇。

与王阿姨家一墙之隔的是杨家桥农贸市场,这个市场最早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由马路菜场发展而来。200多个摊位解决了周边3000多户居民的“买菜难”,但也带来了环境问题,长期以来这里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一旁的桃浦河也未能幸免。

就在去年,普陀区启动了杨家桥城市更新工程,拆除了整个农贸市场,改建成为滨河绿地。绿地内种植了香樟、银杏、榉树等植物,造就了居民区旁的植物园。绿地中间设有健身区、紫藤长廊、亲水平台等,嵌着一圈1200米长的环形健身步道,尽显城市慢跑生活新风尚。

类似普陀区这种在整治“脏乱违”工作中“改换门庭”、为市民提供活动的口袋公园的做法,正在上海各区盛行。

虹口区江湾镇新市北路1501弄小区内新建的2300多平方米的公共绿地,同样是拆除存量违建后迅速改头换面,成为了简约实用且富有景观学意味的开放空间。

据了解,原先这里的违规建筑曾长期出租给一个海蜇皮加工厂作为厂房使用。工人生产居住都在里面,不仅安全隐患巨大,进进出出的声音也相当嘈杂。特别是到了夏天,海蜇皮加工厂的异味四处飘散,招来苍蝇乱飞,使得周边几栋楼常常要紧闭窗门。

而今,通过同济大学景观工程设计院的专门设计,这里也很快变成了一个“网红”公园。长方形的城市绿地,一面是通体刷成浅绿、勾勒着卡通动物的围墙,对着的一面则“开门迎客”;从外圈到内圈由高到低依次栽种着不同的花草树木,中间错落分布着黑石凳和白色石材组成的3块休息区。有居民表示,置身其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日式石庭的“枯山水”,即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用线条表示水纹,宛如一副留白的山水画卷,清雅而精致。

打破封闭,随处可见的都市庇护所

近年来,上海市大力推进“五违四必”环境综合整治。随着第三轮22个市级地块任务全面完成,集中成片违法建筑基本消除。而根据绿化部门数据,上海市的城市公园数量则从2012年的157座增加至217座,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00座,市民出门500米就有公园。

“传统的绿化建设比较具有封闭性,建好后景观功能不对外开放,主要是为了防止绿化被人为破坏。”沈瑞毅认为,口袋公园的意义就在于打破绿化的封闭性,在已有绿化的基础上升级改建。

“放在大的环境系统当中看,小小的口袋公园就像城市绿色网络中的小点,这些小点就像‘穴位’一样,可以活化原来一些可能已经堵塞的‘动脉’,进而激活城市有机体。”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者刘悦来说。

现如今,在闵行、普陀等区域,政府管理部门正在探索“绿道+口袋公园”的模式,主动地用绿道这种线形的绿色开敞空间,将分布在各处的公园绿地、城市规划区、风景民胜区、历史古迹和居住区等串联起来,连结起城市的绿色网络。

“我希望口袋公园像随处可见的都市庇护所,能有着这座城市的温度。”租住在新市北路的林小姐,习惯在每天晚上7点半以后下楼,在家门口的口袋公园的健身步道上慢跑。“我喜欢上海,我觉得快慢相间才是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这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大家的脚步永远都那么快,但每次来到这里,速度就自然而然地慢下来,也暂时忘记了工作生活的烦恼。”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