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生态
3上一版  下一版4
 
坚守生态保护红线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17年1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美丽中国
坚守生态保护红线

 

◆高吉喜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3条控制线划定工作。作为国土空间的“三大底盘”之一,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改革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生态保护红线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确保这条线能够划好守牢。

数说红线

●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线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具有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多古老、孑遗种和特有种等特征,是世界上相对保存完整的古老区系之一。

截至2016年底,我国自然保护区共有2740处,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142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约14.8%。

由于农业垦殖、森林采伐、城市化、工业化等人为活动割裂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受到威胁。此外,10%~15%的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尚未得到有效保护

我国4357种脊椎动物(不含海洋鱼类)中,受威胁物种占21.4%;34450种高等植物中,受威胁物种占10.9%。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表明,因人类活动干扰,造成大熊猫栖息地被隔离成33个斑块。

通过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识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缺地区并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将确保事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所有物种及其生境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成为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线。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性

■ 生态保护红线是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优质的生态产品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必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将具有重要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生态保护红线是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包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等重要自然景观,生态公益林、天然草地、重要湿地、重要水源地等重要生态系统,这些区域(系统)都是优质生态产品的“生产地”和“发源地”。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就是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环境,所以说,生态保护红线是一条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线。

■ 生态保护红线是人居环境安全保障线

我国地形地貌复杂,山地多、平原少,生态环境本地脆弱,生态脆弱区、敏感区分布面积大。而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对生态脆弱区和敏感区的破坏加剧,导致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对人居环境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主体功能区规划》指出,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陆地国土空间的55%,其中极度脆弱区域占9.7%,重度脆弱区域占19.8%,中度脆弱区域占25.5%。工农业生产与开发导致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等问题依然严重,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截至2014年,全国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172.1万和26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7.93%和27.20%。随着不合理的人类开发建设活动,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受灾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呈加重趋势,人居环境安全面临严峻威胁。

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过程中,除了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纳入红线外,也通过科学评估涵盖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确保为减缓自然灾害影响,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保障人居安全提供生态支撑。所以说,生态保护红线是一条人居环境安全的保障线。

红线名词百科

生态保护红线

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海岸生态稳定等功能的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盐渍化等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

生态安全

指在国家或区域尺度上,生态系统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格局稳定,并能够为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生态服务的状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土空间

指国家主权与主权权利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意义

▼ 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空间管控线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2017年1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划定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注重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落地。生态保护红线是在生态空间内划定的实施严格管控的边界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关键。生态保护红线一旦划定,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

▼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生态安全底线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首次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将生态安全列入国家安全体系。201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发布实施,对生态安全作出了明确规定,要“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空间最重要的区域,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优质产品、保障人居环境安全方面支撑着经济社会发展。通常认为,国家生态安全是指一国具有支撑国家生存发展的较为完整、不受威胁的生态系统,以及应对内外重大生态问题的能力。只有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使生态系统不受威胁,才能维护国家和区域的基本生态安全。所以说,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安全不可突破的底线。

▼ 生态保护红线是绿色发展的生态支撑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绿色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即本着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使人民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切实体会美丽中国的获得感。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保护红线发挥着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人居环境安全、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重要作用,从而成为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绿色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一定要划好这条生命线,守住这条底线。2017年2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标志着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项重点任务的全面启动。为此,必须深刻认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意义,做好这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千秋伟业。必须秉承科学性、系统性、协调性、可行性的原则,将生态保护红线切实落地,并不断优化生态保护红线的分布格局,建立完善生态保护红线配套政策制度,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全面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