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美丽中国
3上一版
 
辽东斑海豹因谁妻离子散?
青海:启动自然保护地体系调查
云南:拍到易危物种白尾梢虹雉
图片新闻
冰天雪地带来美滋滋的生活
杭州:富阳新桐获评省级美丽乡村
太原:全面试行生态安葬奖补制度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9年3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辽东斑海豹因谁妻离子散?

 

◆本报记者刘晓星

每年11月到次年5月,渤海辽东湾总会栖息着这样一群憨态可掬的海上“精灵”——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海豹。千百年来,它们在这里休养生息,繁衍后代,又从这里出发游向浩瀚神秘的太平洋。

然而,2018年冬天,原本在辽河入海口觅食栖息、养儿育女的斑海豹家族,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100头斑海豹幼崽在辽东湾北部自然繁殖区被陆续偷走,因公安机关全力侦破,大多数幼崽得以救获,但因被捕猎时受到惊吓和被藏匿时未得到母乳喂养等原因,仍有38头幼崽死亡。

100头幼崽,占整个辽东湾斑海豹年产崽量的一半以上。如此猖獗的大规模盗猎行为对于斑海豹的种群繁衍无疑是致命的。是什么让盗猎分子如何胆大妄为?海洋珍稀动物是如何沦为牟利工具的?百头斑海豹幼崽被盗暴露出哪些监管漏洞?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调查。

关注一

盗猎分子缘何变得如此疯狂?

水族馆展演热,使幼崽成为捕杀对象

斑海豹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唯一能在中国海域繁殖的鳍足类动物。全球共有8个斑海豹繁殖区,渤海辽东湾结冰区是其中最南端的一个,主要分布于渤海几个栖息地。每年11月后,斑海豹穿越渤海海峡,陆续进入辽东湾冰区繁殖,次年二三月随水流从辽东湾北部向南漂移,5月后大部分离开渤海。

数据显示,20世纪30年代,辽东湾斑海豹有7100多头,到上世纪末锐减至1000余头,经过近些年的保护,目前数量增至2000头左右。

“每年斑海豹到渤海湾产崽的时候,就会有当地的渔民驾驶自家渔船去捕杀。”一位匿名为“大海”的大连环保志愿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渔民一般选择除夕晚上出海,在海上待半个月左右盗猎,一趟能获利30万~50万元。”

“大海”说,早些年,渤海湾渔民只盗猎雄性斑海豹,因为雄性斑海豹的生殖器可入药,而雌性斑海豹和斑海豹幼崽则幸免于难。近几年,虽然地方管理部门加大看管力度,但仍无法阻止渤海湾的斑海豹数量骤减。一些当地渔民已不满足于雄性斑海豹带来的利润,再加上南方和附近的一些水族馆对雌性斑海豹和幼崽也有需求,导致渔民见到斑海豹就盗猎,因为价钱差不多。

在利益驱使下,渤海湾冬天的冰面上经常能看到一滩滩的血迹。那么,被称为海中游泳健将的斑海豹为什么就如此轻易被捕获呢?长期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的中科院动物所博士生赵序茅介绍说,初生的斑海豹幼崽不会游泳,只能待在冰块上,也无法越过冰块。这个时期,幼崽抵抗天敌能力弱,完全依赖于成兽保护。因此,盗猎渔民先靠近在冰面上产崽的斑海豹,可以将其直接捕获。如果斑海豹逃跑,盗猎渔民就直接用棍子将其打死。

关注二

斑海豹如何成为牟取利益的工具?

不法分子编织黑色利益链条,斑海豹沦为“摇钱树”

从渔民到水族馆驯化再到观众,不法分子编织的黑色利益链条让很多斑海豹生活在景区、动物园、海洋馆、商场等地,甚至被用来做非自然行为的杂耍表演,使得斑海豹沦为招揽生意、牟取利益的工具。

中国渔业协会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卓诚介绍说,此前,我国对于斑海豹的猎捕情况管制较为薄弱,斑海豹数量一度下降。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保护得当,辽东区域的斑海豹数量有所回升。

但近年来,对于斑海豹的非法猎捕行为有重新抬头的趋势。

周卓诚认为,这与近年来兴起的水族馆以及商业展演行为等相关,当地渔民被利益驱使,开始非法捕捉、买卖斑海豹。尽管我国对于相关保育物种的合法饲养、繁育和经营利用等,都有详细的要求,“拿海龟举例,有关部门已多年未开放捕捉许可,但水族馆的海龟数量却持续增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来源都存在问题。”与之相似,国内水族馆内有相当数量的斑海豹,来源十分模糊甚至违法。

记者联系到国内一家动物园,追问其斑海豹的购买途径。动物园方面称,其园内斑海豹是从杭州具有相关资质的场所购买而来,“但是它们的斑海豹怎么来的,我们就不太清楚了”。

日前,在中国绿发会在北京组织的斑海豹保护与反盗猎讨论会上,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尚,针对水族馆等场所斑海豹等海兽来源模糊的情况提出建议。他提出,应对驯化的斑海豹实施DNA标签制度,通过采集斑海豹的唾液、粪便、尿液等识别出DNA,入库做DNA标签。“这样一来,到水族馆等地方做执法检查时,合法、合规登记注册的在册,其他的就是违规获得的。”陈尚说。

在采访中,也有业内专家建议,目前国内海洋馆数量在200家左右,应该彻查这些海洋馆的动物来源及运输手续,搞清楚每只斑海豹的来源,并对水族馆中的斑海豹做DNA身份证,为保护注入科技力量。

关注三

疯狂盗猎对物种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辽东湾斑海豹属于独立进化分支,有独特遗传基因

遗传学和生态学研究显示,辽东湾繁殖区的斑海豹与世界其他繁殖区的斑海豹缺乏遗传基因交流,并存在生殖隔离,在世界范围内,属于斑海豹独立进化的一个分支,有自己独特的遗传基因,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

辽东湾地区斑海豹的数量仅有两千头左右,一次盗猎100头,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宋俊华,从生态环境角度讲述了盗猎事件对斑海豹种群的影响。斑海豹被称为“海上大熊猫”,也是自然保护区里生态系统的顶级消费者,其数量上的小幅波动就会对整个生物链和各支链生产者、消费者造成影响,更不用说此次大数量的减少了。

宋俊华认为,这次盗猎事件对辽东湾为数不多的斑海豹造成种群稳定性的下降,基因多样性也会降低。“如果没有更进一步保护手段介入,可能很长时间内生态环境的平衡不能恢复到现阶段的水平。”

农业农村部官方网站显示,斑海豹是渤海和黄海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公开资料显示,辽东湾斑海豹约有2000头,是唯一能在中国海域繁殖的鳍足类动物。

在采访中,业内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建议,将斑海豹由二级保护动物提升为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表示,从数量和重要性上看,斑海豹作为迁徙物种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面临的危机也非常大,如果可以提升为一级保护动物,斑海豹在遭到猎捕之后,对盗猎者的刑责、罚责也会严厉。

关注四

偶发的刑事案件折射出哪些执法盲区?

保护区调整和职能交叉,使监管执法难度加大

关于这一案件,舆论还有不少质疑:一方面是监管部门在巡查监管,另一方面是不法分子仍在见缝插针。缝隙在哪里?监管是否缺位?

大连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帅章表示:“这是一个偶发的刑事案件,因为这一案件的作案手段有很大的隐蔽性。”

“隐蔽”又从何说起?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韩家波认为,斑海豹的繁殖区域并不在保护区监管范围内。

警方提供的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涉案嫌疑人多次往返于辽东湾北部海域偷盗刚出生的斑海豹幼崽,具体偷盗点位于营口和盘锦间的冰区海域,已超出大连斑海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辖区。

一直关注渤海斑海豹的环保人士温波表示,辽东湾北部区域属于双台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保护的物种包括斑海豹。但由于这个保护区属于林业部门主管,而水生生物管辖权限却在农业部门,加上保护区较为弱势,执法难上加难。

盗猎分子正是抓住了繁殖区域处于较深海域,安防和抓捕都面临很大难度这一“漏洞”,加之盗猎分子将渔船改装后可以直接破冰,而执法船却无法到达冰区等原因,非法猎捕行为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在此次事件不断发酵的过程中,舆论焦点之一就是不断调整的大连斑海豹保护区。这一保护区自1992年成立至今经历多次规划调整,部分区域划归到非保护区,而使得部分斑海豹被排除在保护范围外,范围缩减后物种保护受到影响。

王帅章建议,在斑海豹重要的栖息地和活动区,对周边沿岸的居民要加强法律知识普及教育,特别是渔民,要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另外,还要传授一些必要的斑海豹的救护知识。

“下一步,我们将适时组织获救斑海豹公开放生活动。”王帅章说。据了解,正在救助中的62头斑海豹,在满足自主摄食、健康状况良好、野外适应能力、未携带相关病原菌的前提下,将恢复一批,释放一批,让其尽早回归自然。届时,放生将公开进行,并将邀请公众参加以扩大活动影响,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斑海豹的保护意识。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