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悦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旧衣都找到“对”的人
家门口的绿色生活新风尚
青岛胶南街道亮出垃圾分类吉祥物
捐衣不是“甩手公益”
石家庄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2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捐衣不是“甩手公益”

 

■对话人:宝贝爱蓝天精准捐衣创始人张玲玲

■采访者:本报记者陈妍凌

中国环境报:很多回收企业都上门免费回收旧衣,为什么你们的捐赠者捐衣还得付邮费?

张玲玲:公益是不是应该免费?其实,专业的公益都是有人力成本的,必然要有人为之埋单。我们也一直在耐心地传播这个观念。

现在的确有很多企业能够上门回收衣物,但我们认为,捐衣捐物和衣物回收,本质上是两件不同的事,不应该混为一谈。衣物回收针对的是物品,而捐衣针对的是人,两者操作方法也不同。

过去一些捐衣捐物项目,对物品的重要性和人的重要性不加区分,所以会更强调物品的价格、捐赠数量和规模,好像只要捐的东西够贵、数量够多,这项公益活动就更有效、更有价值。此外,因为衣物回收企业常常把捐赠作为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和自身主营业务的延展,有时候借助公益活动来达到营销效果、吸收粉丝等附加目的。这种方式究竟对不对,其实值得探讨。

我们认为,盈利和非盈利的两种业务应该有清晰的区分,并且设置一条“公开透明”的底线:衣物捐赠的比例、回收盈利的比例、数据等应该详尽披露。现在整个行业的这类信息披露还很不足,但事实上,披露信息在技术上一点也不难实现。

中国环境报:当下生活节奏快,有没有捐赠人反映精准捐衣操作“太麻烦”?

张玲玲:一开始很多人说,没那么多时间去整理、筛选衣服,最好是把衣服一股脑儿都交给我们处理。我们对此设定了一条清晰的底线——坚持“按需捐赠和质量把控”。与之相对应的是,我们会用透明的质检反馈和去向反馈来回报捐赠人。每个人可以知道他捐的衣服是否符合捐赠标准,什么时候被发放了。

通过设置这样的底线,我们找到了一大批“负责任的捐赠人”,而不是“求方便的捐赠人”。这并不是想与方便对立,而是希望告诉大家,捐衣并不完全是“甩手公益”,每件衣服将被送给一个个需要的人,他们拿到衣服的感受也很重要。每一个个体都值得被尊重,尤其是当他们是受赠人、处在弱势地位的时候。

中国环境报:精准捐衣、让受赠人提需求,捐赠者来满足,会不会担心“宠坏”受赠人?

张玲玲:精准捐衣有一条原则——如果受助方提出要全新的衣物,我们一般不参与对接;但如果对方希望衣物质量有保障,我们会全力以赴。

这并不是说受赠人不应该得到新衣。精准捐衣,满足的是需求,而不是欲望。满足需求是一种人道主义关怀,而满足甚至激发欲望却是无止境的黑洞。作为一个公益平台,我们必须学会在“需要”和“欲望”的边界止步。

对真正有需求的受助人来说,衣服的质量非常重要。我们注重捐衣的质量,关心捐赠人是否能真正穿上,发挥基本的实用价值,而不强调衣物的新旧和款式。如果是一件全新的劣质衣物,我们会判定它不适合捐赠。如果受赠群体是孩子,捐赠方提供的新衣却是成人服装,我们也会认为不适合捐赠,更不建议让孩子们带回去随意送给周围人,因为你很难预知这后面会发生什么、是不是真的是在满足需求。

中国环境报:国内现在还有很多人需要旧衣吗?

张玲玲:是的,很多。

我们曾经以为衣物需求只集中在偏远地区。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西部地区确实需求不小,但即便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中,也很有需求,譬如我们去年开始接触的建筑工人、独抚妈妈等,他们平时就在我们身边,但需求未必被我们“看”到。

其实还有很多更隐形的弱势人群,所以我们不停在寻找需求调研志愿者,去用心地寻找、发现,然后可以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确认需求的真实性。

我们还看到,在农村,孩子们普遍受到外界较多关注,但是农村老人,尤其是失独老人,受到的社会关注度还非常低,精准捐衣希望未来能关注更多农村老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