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善用生态理念让114户贫困户全部“摘帽”
林发荣:鄱阳湖上的国宝守护者
图片新闻
新余督导检查杀出“回马枪”
文山州召开绿色文山建设推进会
宜昌出台办法压实大气污染防治职责
海安两家企业高考期间违法施工被查处
确保实现PM2.5“退倒十”目标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20年7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林发荣:鄱阳湖上的国宝守护者

 

◆本报记者 张林霞

“鄱湖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每逢迁徙季,鄱阳湖畔,鸟群翻飞如浪,鸟鸣此起彼伏。担任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汊湖保护站站长的林发荣也迎来了最忙碌的时期。

每年的候鸟越冬期(9月至来年4月),白天,林发荣乘着拖拉机在荒无人烟的泥潭中颠簸巡查;夜晚,在凛冽刺骨的寒风中坚持蹲守。每周2-3次深入辖区巡查,车子开不到的地方就徒步巡查。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鄱阳湖上的国宝守护者”。

林发荣出生于1989年。2010年,21岁中文系毕业的林发荣考入了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2017年4月,他毅然选择到基层一线,主动填报申请到大汊湖站工作。

大汊湖保护站管理面积达89平方公里,横跨江西省南昌市的新建区、九江市的永修县和都昌县。每年,有白鹤等40多种珍稀鸟类在辖区越冬,高峰期鸟类多达14万余只。

非“科班”出身的林发荣刚来到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时,面对那些外貌特征几乎一样的候鸟,像是患了“眼盲症”一样,“根本分不清种类,怎么看都觉得是一样的。”林发荣笑着说道。

于是,他查阅书籍、大量收集候鸟图片,随身装进口袋里,得空儿就拿出来看。电脑中存着候鸟的短视频,他常常一帧一帧地回放,反复琢磨。在老巡护员的指点下,林发荣识别候鸟的“眼力”越来越精准。

乘坐交通工具只能抵达大汊湖保护站管理范围的一小部分,想去更远的地方监测候鸟,必须换上橡胶下水裤,在泥泞中蹚水。鄱阳湖湖区的道路泥泞坎坷,平常的巡查并不像走平地那么简单。“一般都是开着大型农用拖拉机去巡查,但是有的线路车辆根本无法进入,只能靠双脚穿着雨鞋在泥沼中行走,每一脚踩下去都异常艰难,我和同事经常走得眼发昏、腿发软、脚起泡。”林发荣说。

每次巡湖几乎都是早出晚归,风餐露宿。早上8点多出发,要乘坐一台大型农用拖拉机在泥潭中颠簸四五个小时,在荒无人烟的野外,午饭只能靠吃饼干、泡面解决。车船无法驶入的地方,林发荣便带领同事,穿着及腰的下水裤在湖区步行巡护,脚上起泡是常态。去冬今春,他和站员在候鸟越冬期,月均巡护里程高达1000余公里。

鄱阳湖上的国宝守护者,守护的不仅仅是候鸟,还有湖区的自然湿地生态。2017年12月26日,林发荣积极奔走协调,促使相关部门组织120余人和6台挖机对大汊湖一处围堰进行了彻底平毁,恢复湿地2000余亩,得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的高度认可。

到大汊湖工作的这三年,春节和元旦期间林发荣几乎都在湖区坚守岗位。为了候鸟安全,他亏欠了亲人太多,但也得到了亲人的理解和支持。2019年春节,他带着父母妻儿一家人在湖区守着候鸟过大年。大年三十那天,他带着父亲一起到湖区巡护,还发现制止了一起围堰破坏湿地事件,被媒体报道点赞“父子同巡湖”。

2016年-2018年,林发荣连续三年被评为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先进个人;2020年,他还被评为“江西最美环保人”。

“花花世界不稀罕,独爱湖中一抹白。”林发荣说,只有候鸟安全了,他才能安心。对他来说,候鸟也是他的家人。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