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准能集团:生态赋能“绿”生“金”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发展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2024年8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准能集团:生态赋能“绿”生“金”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发展

准能集团毓秀景区双百基地
准能集团叠翠林区
准能集团毓秀景区生物多样性主题公园
 

◆王海波 魏博微

坐落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国能准能集团,历经近半世纪的行而不辍、善作善成,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出一条“采矿愚公移山、复垦绿水青山、转型金山银山”的绿色矿山生态建设之路,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盛夏的准能矿区,鸟语花香,沁人心脾。叠翠林区绿野千里,紫东农区丰收在即,毓秀景区工业旅游方兴未艾……曾经生态极度脆弱的“鸡爪子山”上遍插“绿羽”“煤海塞罕坝”展现出矿山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魅力。

漫步于复垦后的生态公园,感受绿树成荫、花香袭人的美好景致,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由“黑”到“绿”,由荒野到最美矿山,变换的是颜色,不变的是准能人从“生态佳”迈向“生态+”的孜孜追求。

赓续“三代绿化人”的初心与情怀

“山上的狐狸好像都通了人性,一招手,它就颠颠儿地跑过来了。”

“黄羊过马路时,拖家带口‘三级跳’,根本不避人。”

在准能矿山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尽收眼底,仿佛生物之间都有了默契,相互信任,彼此依靠。“硬核工业”牵手“诗和远方”,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矿区金山银山越做越大。

然而,谁能想到,40多年前,这里曾经沟壑纵横、植被稀疏、黄沙漫漫、一片荒芜,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一代代睿智勤劳的准能人初心如炬、信念如磐,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坚决贯彻“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田开发并重”的指导方针,开启了抗旱治沙、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之路。

作为准能集团的第一代绿化人,没念过书的王三保凭着一股子热情和一身多年积累的经验,往来奔波于矿区的角角落落。回忆十几年前给公司新招聘的大学生作上岗培训,他自信的笑容溢满皱纹。站在北排土场,他手指着合抱粗的大树和一排排油松、山杏、桃树,骄傲地说:“这都是我种活的。”

从青丝盈盈到白发苍苍,他们为矿山生态修复筑下了稳固的基础。自此之后,包全民、段国君等第二代绿化人“接棒”笃行,实现了生态产业延伸发展。

而曾经被王三保培训过的大学生——高浩瀚,如今已成为了第三代绿化人的代表。他是土生土长的准旗人,父母都是第一代绿化人。对于当地地域特色,他最深刻的童年记忆,就是窑洞、煤油灯和沟沟坎坎。大学毕业入职后,高浩瀚和同伴们紧跟准能集团战略规划,把专业知识融入矿山生态建设,致力于让矿山物种多样化、色彩更丰富、观赏价值更高。

如今,准能矿区形成了春赏杏花、夏采蔬果、秋拾彩叶、冬戏冰雪的特色生态产业链,累计复垦土地9.85万亩,种植各类乔灌木7631万株,矿区复垦率达到100%,区域气候与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植被种群由单一趋向多样化发展,吸引了黄羊、猫头鹰、赤麻鸭、狐狸、猞猁、野兔等数十种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成为生态多样性保护的“准能”样板。

经常往返于矿山和生活区的人们会发现,山上雨水明显多于生活区,这是因为准能矿山生态系统实现正向演替、良性循环,形成了特殊“小气候”。

“我们对矿山的改变,不仅仅是简单的‘美容’,可以说是‘整容’了。”准能集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造煤海“塞罕坝”,发展工业旅游,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的同时造福了人类。高浩瀚感慨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希望我们的后代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健康成长,未来也能够将生态建设更好地继续下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近四十年的光阴流转中,昔日的小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树冠洒下荫凉、根系铺满矿山,守护着水土,庇佑着这片热土上的生灵,随企业的发展而日新月异、欣欣向荣,展现出无限魅力。

打造“百年老店”的信念与实践

准能发展蒸蒸日上,但高瞻远瞩的决策层却在思索:煤炭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枯竭后,下一步的发展以什么为继?我们的后辈靠什么生存?“百年老店”该如何打造?

2021年,准能集团确立“一个主体、两翼一网、七个准能”发展规划,把绿色生态经济定位为“两翼”之一,即多元化发展的新动能。三年来的实践成果证明,“开发金山银山、再造绿水青山”是我们应对“双碳”挑战、跳出“挖煤—运煤—卖煤”传统路子、破解“资源陷阱”的有效路径,绿色生态经济的动能优势逐步彰显。

“只要是对准能集团发展有益的、对社会进步有利的,我们一定要不遗余力推进。”这是准能集团生态环境保护部所有人的共同信念,在矿山生态建设中,他们付出了无数心血与智慧。

准能矿山原始地貌像一把撑开的伞,每当降雨,水土便由“伞顶”向四周流失,地表被冲刷得支离破碎,生态极其脆弱。准能集团在煤炭开采过程中,通过抬高路面、设置围梗将雨水均匀留在回填区。为了阻止地表水下渗,准能集团生态环境保护部将地表土改造成下层阻渗、中层蓄水、上层保水的“海绵”式土壤结构,进而形成浅滩、湿地、深水区等,以环境的多样性支撑生物的多样化。为促进土壤熟化,在回填区种植苜蓿等“先锋牧草”固氮养地,提高土壤产出能力,后续又筛选、引种、驯化地被植物,开展高标准设计,推进实施农牧林果等矿区绿色生态工程和文旅产业。这一系列举措,破解了黄土高原半干旱荒漠地区大型煤炭基地开发与保护协同推进的重大技术难题,“矿区生态修复案例”入选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成为央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写照。

“只有生态环境变好了、土壤里的微生物和菌群含量提高了,才能长出这些东西。”夏季雨后,矿山上的花草树木被冲洗得清新明净,准能集团生态环境保护部副主任王瑜从地上捡起一块地皮菜,有感而发,“物种越多,生态越稳定。目前,矿山植被覆盖率由原先的25%提高至80%以上,种类也由十几种发展到240多种。在生物多样性公园里,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以前没见过的昆虫、小动物,这是我们生态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的具体体现。”

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挖掘矿山潜力,把工业旅游做出独特性、差异性、可持续性,吸引来游客,创造出价值,是准能集团生态环境保护部一直在推进的事情。“准能集团在工业旅游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先进采矿技术和大型采矿设备在其他地方罕见,生态建设成果也有目共睹,我们将工业和生态有效融合、强强联合,做到工业旅游价值最大化,这是其他企业不具备的。”准能集团生态环境保护部主任张小平介绍道。

目前,独具准能特色的工业旅游发展格局逐步成熟,已经形成了矿业之旅、红色之旅、绿色之旅、文化之旅、和谐之旅、研学之旅6条路线,未来还将建造生态餐厅、儿童乐园、智能温室大棚、万头奶牛示范牧场等。

准能集团大力开发绿色生态经济,构建起集畜牧养殖、林果产业、生态碳汇、红色教育和工业科普为一体的标志性生态品牌工程,先后被授予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全国煤炭行业红色教育示范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

“党的十八大、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都把生态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我们有好的政策、好的平台、好的基础,一定要切实担负起责任,把握好机会,久久为功,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让‘百年老店’基业长青,在绿水青山间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张小平说道。

坚守“国之大者”的责任与担当

准能集团与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培育了“政府+企业+农户”产业联合体、“国家矿山公园+准能生态旅游区+准旗文旅集团”联合体,以开放共享之姿落实新发展理念,担当央企责任,带动地区经济,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同时注重与当地的差异化发展,一面造福一方水土,一面又给老百姓留足创收空间。

目前,准能矿山上已建成8个生态功能区,分别是水土保持、生态重建理论和技术体系实践的主战场叠翠林区;享受自然风光、体验田间劳作的紫东农区;发展工业旅游和绿色生态经济的示范区毓秀景区;景区与生产作业区的生态屏障迎曦草区;集观光、采摘、游览功能于一体的抱朴田区;拥有近千亩果园和一座葡萄酒庄的望舒果区;展示生态与牧业融合发展的梦青牧区;先行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生态治理先行区。

“生态文明归根结底强调的是人本思维。我理解的生态文明是工业高度发展后,以普惠的方式让大自然、社会和老百姓受益。”王瑜说道。

工业旅游是一项真正的普惠性产业,准能矿山周围的住宿、餐饮、交通以及农副产品销售等领域的所有参与者均能从中受惠。通过“生态+农业、牧业、林果”等多元产业模式,企地共同做大文旅产业“蛋糕”,为周边上万人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农产品增收,实现了绿色矿山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至今,准能集团年累计接待参观来访人数突破22万人次,辐射带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当地创造经济收益达两亿元,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

不仅如此,准能集团生态文明的红利还辐射至自治区外其他省市。

“这里环境好,干起活来心情也好。”裴福堂是甘肃天水人,为了谋生,他14岁就外出打工,26年来走遍大半个中国,在准格尔旗打工时,因对准能集团的信任加入外委绿化行列。

准能集团的复垦绿化为一大批像裴福堂这样学历不高、生活困难的老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外委绿化施工单位成员来自甘肃、河北、内蒙古乌兰察布等地,他们在矿山上负责景观带、行道木、平台植被的种植和维护。种树时间长了,便种出了感情。杨富强一干就是十多年,他把亲手栽种的植物当成孩子一样呵护,想方设法提高成活率。“看到矿山绿油油的,我们打心眼里高兴。准能善待我们,我们也希望准能越变越好。”老杨表示。

向“黑金”要生态、向生态要发展、向发展要未来——准能集团开辟的“造绿储金、点绿成金、以绿探金、扩绿增金”多元转换路径,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鸡爪子山”的重生历程,不仅是一部生态修复的壮丽史诗,更是绿色发展理念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教材。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紧紧相拥,绿色发展的旋律将久久回响。

展望未来,准能集团将继续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以创新为翼,以科技为桨,不断书写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让“煤海塞罕坝”的故事成为低成本、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样本,共同绘就美丽中国的壮丽画卷。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