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境界-品鉴
3上一版  下一版4
 
长白山的自然之旅
宋朝的饮食安全问题
王亚玲和她的岩彩世界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7年8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亚玲和她的岩彩世界

 

◆陈旻

喜欢敦煌。尤其喜欢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喜欢它的色彩艳丽脱俗,千年不褪。古代的画师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什么工艺?选用的什么颜料?颜料从何而来呢?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中。

直到今年5月,我在敦煌见到画家王亚玲时,这些问题才得以释怀。

来到鸣沙山下的王亚玲工作室,在一张偌大的台案上,正忙于创作的王亚玲小心翼翼地用着色笔在宣纸上描着土黄色的颜料。我不禁好奇,凑上前去问:涂的是什么东西?“就是将彩石研磨成的粉,掺入胶水,上色,固色,保持画作的不变色。”发髻高挽,文静秀丽,颇具大家风范的王亚玲放下手中的着色笔,带我来到了陈列岩料的展柜前。

“这些就是用本地的山里找寻到的各种彩岩石打磨成粉后,给画作着色的颜料。你看这些矿物质岩料好看吧?”她的介绍勾起了我的兴奋点。

“敦煌壁画为何能保持千年不褪色?难道就是靠这些五颜六色的岩料?”我问道。

王亚玲向我介绍,敦煌石窟不仅是世界上著名的艺术宝库,还是一座丰富多彩的颜料标本博物馆。它保存了北朝至元代等十余个朝代千百年间的大量彩绘艺术颜料样品,是研究中国乃至世界古代颜料化学发展史的重要资料。中国在1600多年前,就具备了很高的颜料发明制作技能和化学工艺技术,莫高窟保存了十六国到元代连续1000年的颜料样品,堪称世界上最大的颜料长廊,是活着的“色经”。

“颜料主要来自进口宝石、天然矿石和人工制造的化合物。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从印度、伊朗、阿富汗等国进口;二是从敦煌及周边就地开采;三是植物人工合成。”“你看,上千年过去了,壁画中的大部分色彩依然鲜艳如初,让现代人惊诧不已”王亚玲侃侃而谈,语调轻快,表情轻松。如果你事先不知道她的弘扬敦煌文化杰出成就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等身份,绝对会把她当做一个研究壁画学的讲师。

此刻,面对着王亚玲画室整整一面墙内陈列的红、黄、绿、蓝、白、黑、褐等30多种岩料,我有些激动,似乎找寻到了在现代文明中久违的绘画岩彩、千百年来依然闪耀的敦煌艺术﹑大漠中薪火相传的匠人精神,而这一切,似乎一直亘古不变。

我伫立在一个橱窗又一个橱窗面前时,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时空隧道:那些洞子里千佛的塑像,那些满满的壁画。画师们毫不吝啬自己的精力和颜料,毫不吝啬自己的光阴和生命,画了一千多年,留下了这些动人心魄的艺术瑰宝。有的壁画,哪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经过一千年的风吹、雨打、日晒、沙侵,但色彩依然浓郁如新,鲜艳如初。

在这间宽敞明亮且充满灵性的作品展室内,挂满了大大小小几十幅王亚玲取材于敦煌壁画的工笔作品。“我使用的颜料主要有石青、石绿、朱砂、银朱、赭石、土红、石黄、雌黄、白土等,同时也使用了藤黄、胭脂等植物颜料再加上金箔色,令画面看起来丰富多彩又不易褪色。这些画既不像油画那么亮,也不像水墨画那么薄。透出岩彩本身的古旧美感。”

就在这样一个仿佛远离尘世的、弥漫着古代和异域气氛中,一滴鸣沙山下的雨,一尊古老的青花,一柄岁月荏苒的茶壶,一片西出阳关的落叶,一片丝绸之路上的浮云,一只可心的小鸟,一尾路过的蜻蜓,一条牛仔裤的颜色,这些各种工笔画作,被王亚玲高度的概括和表现。她尤善于运用简练的笔墨,将敦煌壁画背景下的当代清秀的女子塑造出个性鲜明和内心复杂的人物形象。她的这种悟性明显地表现为艺术感觉的细腻和灵敏。

我特别喜欢一进画室门口的那幅壁画,画面如钻石般折射出熠熠的光,令壁画背景更为逼真,用色与真正敦煌壁画保持相近。王亚玲的画作所带给我们的艺术美感,都源自于敦煌大自然的馈赠——岩彩。提纯的原汁原味的岩彩在画布上展现出的震撼画面,弥新而古朴。

看着这些画作,仿佛又让我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敦煌。月牙泉边,小轩窗前。千年机缘,三矾九染,精美画作,一位秀丽的女子,精心绘就每帧工笔……

陈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登山运动员,《马王巴拉图苏和》一书撰稿人。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