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境界-品鉴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杨绛和钱钟书的一世情缘
海狮的天堂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7年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绛和钱钟书的一世情缘

新婚时期的杨绛和钱钟书。
1934年,杨绛和钱钟书在北平。
晚年的杨绛和钱钟书。
杨绛,女儿钱媛,钱钟书。
 

◆刘宜庆

杨绛初识钱钟书

1932年春,杨绛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考进了清华大学研究院读外国文学专业。那时,她不会想到,她会在清华园碰到钱钟书。这是命运的机缘巧合。连杨绛的家人都说:“阿季(杨绛)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在此之前,杨绛读东吴大学,念的是政治系,“是极平常的政治系”。后来钱钟书在他的小说《围城》中,安排唐晓芙读政治系,不能说是一个巧合,而是受到杨绛的影响。杨绛的父亲是名震上海滩的大律师杨荫杭,而唐晓芙也是律师的女儿。有研究钱钟书的学者认为,唐晓芙是钱钟书的梦中情人,可以看到杨绛的影子。

杨绛本名季康,江苏无锡人,1911年出生在北京。她的父亲杨荫杭先后留学日本和美国,历任京师高等审判厅长、京师高等检察长、司法部参事。在钱穆的记忆中,他曾读过杨荫杭的著作《名学》(逻辑学),受其影响。

杨绛有一姑母杨荫榆,曾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在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中可以知道其人。杨荫榆多次被鲁迅讽刺和批评,仿佛被贴上了标签,为人不齿。其实,杨荫榆办教育的功绩不能被抹杀。她在辞职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后,在苏州办学校。日军侵占苏州后,她保护学生,大义凛然,1938年1月1日被日军枪杀,抛入河中。杨绛的妹妹杨必曾为复旦大学教授,翻译过《名利场》,文革中不堪忍受红卫兵殴打凌辱而自杀。

看杨绛的身世,出身名门,书香世家。而无锡钱家可谓和杨家门当户对。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是一代著名学者,字子泉,别号潜,先后任职国立清华大学国文教授、第四中山大学中国语文学系主任、私立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校务主任等职。钱钟书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和钱基博的耳提面命、悉心教导是分不开的。钱钟书未考取清华大学时就已经很有名气了,他曾代其父为钱穆的《国学概论》一书作序。

杨绛初到清华园,沉静,朴素,在女生中并不扎眼。但没多长时间,大家就对她刮目相看。据称杨绛肄业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求为偶者七十余人,谑者称杨绛为七十二煞。当时清华女生太少,最多时仅为1%。杨绛和大她四岁的“大姐”袁震(后嫁给吴晗)同屋,两人感情很好。

钱钟书和杨绛初次见面,并没有给杨绛留下深刻印象,尽管钱的名气很大,清华四才子之一。杨绛回忆说:“我初识钟书的时候,他穿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一点也不‘翩翩’。”

见过几次面后,两人恋爱了,顺理成章。同为无锡人,郎才女貌,何况,杨绛在清华的才华开始展现。说年轻时的杨绛为风华绝代并不为过,即使我们看到晚年杨绛的照片,也会被她风韵高雅的书卷气所打动。不过,杨绛并不承认自己是美女,写信对写《一代才子钱钟书》的汤晏说:我绝非美女,一中年妇女,夏志清见过我,不信去问他。情人眼里则是另一回事。

当时的清华女生住在古月堂,尽管清华的校园风气比较保守,但不反对男女交往。因为功课压力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谈恋爱的少。古月堂无会客室,来约会的访客,必须在外等候,冬天则有立雪程门之苦。想当年,穿一袭长衫的钱钟书在等杨绛时,月光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去古月堂约会,被男生称为“胡堂走走”,约到杨绛后,双双徘徊于西园道上。据钱钟书的同学许振德说:“先是钱杨二人花前月下,红娘传书(古月堂女工捎带)。钟书兄每将其恋爱经过逐一相告,并朗诵其情书佳作。”

杨绛曾选修中文系朱自清教授的“散文习作”课,于1934年秋写了一篇作业,即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描写青春期少女的三角恋爱心理,受到朱自清的赏识,推荐给《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同时期,钱钟书的作品中也出现了富有李义山风韵的爱情诗。钱钟书曾经为杨绛写过不少情诗,最著名的是《壬申年秋杂诗四首》。杨绛说:是他的这些优美的诗句深深打动了我,从此结下了百年之好。

繁琐的婚礼仪式

1933年夏,钱钟书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清华校方早有意让他留校或在西洋文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但他谢绝了。

清华大学留不住钱钟书,伦敦大学再次请他去英国,钱钟书亦没有应允。他另有选择。当时他父亲在光华大学任中文系主任,身体欠佳,召他赴上海到光华大学任教,这大概是钱钟书南返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钱钟书已有足够的治学能力,他的知识大都缘于自学,不愿再听课了。

恋人分离,可他们的书信不断,钱钟书的情书仍一封赶着一封。一天,杨绛给钱钟书寄来一封信,不巧被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老先生看到了,老先生招呼也不打就擅自拆阅了。待老先生看到信后,对杨绛大加赞赏。

原来杨绛在信中和钱钟书讨论婚嫁问题:“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亲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终不受障碍。”老先生边看边赞:“真是聪明人语。”在老先生看来,杨绛真正大方懂事,能体贴对方父母,对于不谙世事的儿子来说,杨绛是再适合不过的好女孩。老先生为自己一心只知道读书的“痴气”儿子感到欣然,他也不待征求儿子的意见,便自作主张,直接提笔给未过门的儿媳妇写了一封信,把她大大夸奖一番,并郑重其事地把儿子“托付”给她。

1933年暑假,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订婚。本来,两人完全是自由恋爱,但却还得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钱钟书由父亲领着,羞答答来到杨家,见杨绛的父母亲,正式求亲,然后请出男女两家都熟识的亲友作为双方的媒人来“说媒”,接着是订婚。当时杨绛的父亲正值生病,诸事从简,但还是在苏州一家饭馆举办宴席,请了双方的族人至亲好友。杨绛后来回忆说:“我茫然不记得‘婚’是怎么‘订’的,只知道从此我是默存的‘未婚妻’了。那晚,钱穆先生也在座,参与了这个订婚礼。”

订过婚后,杨绛要回清华读书,钱基博介绍杨绛和时任燕京大学教授的钱穆同行,一路照顾她。钱钟书送杨绛至火车站,把杨绛和钱穆及行李送上火车。钱钟书仍在光华大学教书。

1935年春,钱钟书参加了教育部第三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考试。当时国民党教育部将英国退还的庚款奖励国内成绩优秀的青年到英国留学,但这种公开招考的录取名额极为有限,全国总计只有20多个名额,而钱钟书所报的英国文学只有一个名额,他报了名。有一位钱钟书在清华的同学——万家宝(曹禺)准备报考,听说钱钟书报名了,他就没有敢去报名。果然名不虚传,钱钟书他以绝对优势名列榜首,为三届各科之冠。

钱钟书立即把这一消息告诉杨绛,希望她能与自己一道赴英留学。杨绛最后作出决定,与钱钟书结婚,打算不等清华大学毕业就伴随钱钟书一同出国。此时杨绛还需要一门课大考,于是她同教师商量,采用论文形式代替。

据汤晏《一代才子钱钟书》记载,1935年7月13日(阴历六月十三日),钱钟书与杨绛在苏州杨绛娘家大厅内举行了婚礼。结婚仪式采用西式,文明结婚。有男傧相、女傧相。新娘披长纱,有为新娘提花篮的花女、及提拖地长纱的花童,还有乐队奏曲。由杨绛的父亲杨荫杭主婚,张仲仁证婚,新郎新娘鞠躬为礼,戴戒指,并在结婚证书上用印。迎娶到无锡钱家后,一切礼俗和仪式都按照中国传统的来。

这一天,两家的亲朋好友来了许多人,连无锡国专的校长唐文治、陈衍老先生都来祝贺,有新月诗人兼学者陈梦家、夫人赵罗蕤等,众宾客济济一堂,喜气盈门。

钱钟书和杨绛结婚那天,天气很热,到钱家后,摆宴席、宴亲友,繁琐的仪式把新郎和新娘都折腾病了。钱钟书结婚那天的体验后来移植到他的小说《围城》中,就是曹元郎和苏文纨结婚那一幕。杨绛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一文中说:“结婚穿黑色礼服,白硬领圈给汗水浸得又黄又软的那位新郎,不是别人,正是钟书自己。因为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里最热的日子。我们的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篮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杨绛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一代才子钱钟书》补充了不少珍闻。如书中叙述钱、杨举行结婚典礼的情形。“那天宾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她来吃喜酒时,穿了一身白夏布的衣裙和白皮鞋,衣纯白而麻织,似吊丧,所以在场宾客都觉得诧异。可是杨绛知道,三姑母已多年不置新衣,七八年前很帅的服装已经不入时了。”三姑母固然特异,新人却很是通达。

1935年8月13日,夫妻二人从上海启航,去英国留学。这是他们夫妇伉俪情深家庭生活的开始,也是钱钟书和杨绛成为学界泰斗的起点。

作者简介:

刘宜庆,专栏作家、书评人, 关注晚清民国知识分子群体,致力于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生活史和心灵史研究。著有《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红尘往事:民国时期文人婚恋传奇》《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等作品。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