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境界-观潮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科教片要用创新突破老套路
重个性讲理性有内涵
“穷家富路”恐非低碳旅游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7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穷家富路”恐非低碳旅游

 

◆虞伟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配套服务和设施的日益完善,节假日外出旅游成为人们的热门选项。

虽然说旅游业是“绿色产业”,但是旅游的碳排放并不低,游客出行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入住酒店时水、电、一次性用品的消耗,还有在旅途中的各种消费行为,都贡献着碳排放。特别是人们旅行中大包小包地“买买买”,浪费相当惊人。

对此,笔者有切身体会。近日整理东西,翻出了多年前外出旅游买的文化衫、零食、纪念品,零食过了保质期扔进垃圾桶,文化衫、纪念品等依然压箱底,想想真是浪费又可惜。也许很多人会有同感:难得出来一次,不要这么省。对个人来说,浪费一点,不过是乱花了钱;但每个人外出旅行都这样,对国家来说,浪费就不可小觑了。从全球来看,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本已不堪重负的地球变得更加脆弱。为什么平时贴在身上的环保标签,到外出旅游时就黯淡了呢?其中的原因值得反思。

一是外部条件的变化容易让人懈怠。外出旅游时原先有规律的生活被打破,还经常变换地点,大部分宾馆、店家只提供一次性的用品,也只好便利使用。有些人认为外出旅行就这么几天,自己带餐具、洗漱用品、拖鞋比较麻烦,也会增加行李负担。再受到一些购物点的购物氛围影响,就很难始终保持理性的消费。

二是消费能力的提高容易产生浪费。总体而言,这些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大幅度提升,吃住行方面都变得“阔绰”起来,消费更加随性和随意。只要“有点喜欢”就“买买买”,而不顾是否真的有需要;出门在外,大家首先想到要吃饱吃好,喜欢多点几个菜,而不太会考虑“光盘”和打包。

三是旅游市场的乱象容易催生过度消费。当前的旅游市场竞争很激烈,在节假日经常会推出一些超低团费的旅游产品,主要靠游客购物后的导游提成来补贴,导游和商家便千方百计地让游客多买东西。游客不仅浪费了钱,也买了一堆可用可不用的东西,这些都将成为负担,很有可能用了几次就作为废品处理。

那么,如何让旅行变得更加绿色?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对个人来说,要坚持适度原则,节制欲望,节能降耗。如住酒店不每天更换毛巾,离开房间时关闭电灯、空调、电视,洗澡时节约用水,不买或少买近期不常用的东西,为生活做减法;坚持循环原则,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坚持自带拖鞋、餐具等物件,购物时尽量考虑性价比高的耐用产品;坚持共享原则,尽量选用公共交通工具,自驾游时可邀请好友拼车同行,这样既增进友谊、减少开支,也能减少碳排放量。

从旅游服务业来说,要将低碳理念融入旅游服务的各个环节,为公众践行低碳理念创造便利,比如宾馆、饭店、景区等场所使用低碳节能技术,提供新能源接送车辆、客房“六小件”按需提供,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品,使用环保袋,努力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低碳体验场景。

当然,政府也要在低碳旅游方面做好引导,通过发布低碳生活导则,引导公众践行低碳行为,开展低碳宾馆饭店和低碳景区的评选,促进旅游服务企业的低碳运营。

环保组织的研究表明,今年的“地球超载日”是8月2日。这一天,地球再生、可供人类使用一整年的自然资源总量被用尽,这意味着在今年前7个月里,人类排出的碳,比海洋和森林可以在一年里吸收的量还要多。减少碳排放,显然刻不容缓,我们有必要从绿色生活做起,再传导到绿色生产。

在旅行过程中,减少碳排放量,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的共同努力。但笔者认为个人的选择很重要,尽管这个过程有很多的诱惑和阻力,经常会让我们偏离绿色低碳的轨道,但这也考验着我们的定力和恒心。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