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牢记使命,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从“理念”到“现实”跨越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3上一篇 2017年10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实现从“理念”到“现实”跨越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规定,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再到今天的深圳大鹏新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这是一条从“理念”逐渐过渡到“制度”,再变成“现实”的清晰路径,展现了一张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真抓实干的路径图。

从“理念”到“现实”,需要精准定位,全面布局。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等 “六个理念”,其实质就是要通过处理好人、经济发展和生态的关系。大鹏新区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涵盖了六大方面40项任务,既有自然资源评估预警,也有生态保护体制创新,又有产业发展创新机制,更率先构建全国首个湾区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成功运用。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真正地能“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这也表明,要想“理念”顺利落地,首先要对理念准确理解,对定位精准到位,对纲领合理布局。

从“理念”到“现实”,需要锐意创新,砥砺前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并且与众多的部门利益密切相关。首先要拿出与当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同的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在错综的格局中始终保持清晰的定位和不断改革的决心。其次,改革需要的求真务实作风和逢山开路、遇水驾桥的智慧。以生态环境损害责任改革为例,中央只明确了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如果离开合法合理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体制,那么追究制度就会变成空架子无法落地。要想真正改革,就必然要补齐“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制度短板。大鹏新区在改革中自主加压,在国家和市总体方案外新增“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改革任务,使总体改革任务能顺利实现。

从“理念”到“现实”,需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改革向来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的是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韧劲。从坚守“生态立区”理念,到全方位出台40项改革任务,到清晰划定任务节点,再到阶段性任务“孵化”落地——大鹏的实践证明,对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持久创新的韧劲:理念一致、旗帜鲜明、步调清晰、步步为营。这也再次证明,再好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扎实的基层实践,才能逐渐从“理念”变成“现实”。

赖正均

 
3上一篇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