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境界-科普
3上一版
 
中国古代水利技术惊艳世界
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水利工程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名录
 
版面导航
 
返回电子报首
下一篇4 2017年10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经千年 沿用至今
中国古代水利技术惊艳世界

图为位于宁夏青铜峡市引黄灌区的汉惠闸和唐正闸闸口
 

黄河流域主干道上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宁夏引黄古灌区

宁夏引黄古灌区是我国黄河流域主干道上产生的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厅长白耀华介绍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填补了宁夏申遗空白,向世界亮出了‘塞上江南’的靓丽名片。”

宁夏引黄古灌区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灌区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秦汉以来,以无坝引水为主的灌渠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灌区范围逐步扩大,目前灌溉面积828万亩。

宁夏引黄古灌区自秦朝起就开始屯垦开发,历经汉代的移民开发、屯垦凿渠,唐代的筑堤引水、垦荒开田,元代的因旧谋新、建闸设堰,明代的疏浚修治、改立石闸,清代的“地丁合一,奖励开垦”,推动了宁夏平原由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和不同文化的融合发展。

同时,遍布宁夏引黄古灌区的古渠系历经各个时期的开凿延伸,形成了完善的无坝引水、激河浚渠等独特的工程技术,灌排渠系布局合理,管理制度完善,至今还在正常运行。

它因何荣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称号?

◆条件优越

宁夏引黄古灌区位于黄河上游前套,灌区南北长约320公里,东西最宽约40公里,面积约6600平方公里。灌区以青铜峡为界,以上为卫宁平原,以下为银川平原,黄河纵贯宁夏约397公里,河面稍低于地面,在黄河上直接开口即可引水灌溉,引黄条件得天独厚。

唐肃宗曾发出“灵武,我之关中”之赞叹;《明太宗实录》可见“天下屯田积谷,宁夏最多”的记载;清康熙途经宁夏时,更是感慨“汤汤南北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

◆历史悠久

宁夏引黄灌溉历史悠久,自秦汉移民开发以来,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遂成为我国四大古灌区之一,可以说宁夏2000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流淌的水利开发建设史。

◆技术精湛

汉代的“激河浚渠”,北魏的灌溉制度,西夏的卷埽技术,元代的木闸、滚水坝控水,明代的石闸布设,清代的飞马报汛、埋设准底石、闸坝砌筑、“封”“俵”轮灌等技术及经验领先于其时代。

◆文化璀璨

蒙恬、虞诩、郭子仪、郭守敬……在宁夏引黄古渠系开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众多彪炳史册的治水人物,他们的治水业绩为世代称颂。

留有《送卢潘尚书之灵武》《横城堡渡黄河》等水利诗文200余首,《汉唐二坝记》《修唐徕渠碑记》等水利碑记30余篇,加之现遗存的水利文物、器具、实物500多件,不断滋润着宁夏引黄古灌区的历史。

◆古渠千秋流韵

宁夏平原自秦代蒙恬开疆、军民屯垦以来,汉代已有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等古渠的雏形,南北朝有艾山渠和薄骨律渠,唐代有御史、尚书、特进等渠,宋夏时期新开昊王、李王渠,元代新开蜘蛛等渠,明代新开羚羊、柳青、新生等渠,清代新开大清、惠农、昌润、天水等渠,民国新开湛恩、云亭、扶农等渠,可谓水利工程众多。

共同关注

我国三处古水利工程

获评世界遗产

2017年10月10日,在墨西哥城召开的世界灌排委员会执行大会上,我国的宁夏引黄古灌区、陕西汉中三堰、福建黄鞠灌溉工程3处古代水利工程,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并授牌。

此前,我国陕西郑国渠、四川东风堰等10处古水利工程申遗成功,加上此次申报的3处,我国已有13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名词解释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世界农业遗产、国际湿地遗产并称为世界遗产,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从2014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在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习古人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是古代水利工程可持续利用的典范。

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于1950年成立,旨在鼓励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水利遗产保护,拥有110个成员国。

【申遗条件】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遴选标准较为严格,必须满足建设年代在100年以上的灌排工程,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

工程必须具有如下价值:是灌溉农业发展的里程碑或转折点,为农业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建设技术、工程规模、引水量、灌溉面积等方面领先于其时代;增加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计、促进农村繁荣、减少贫困;在其建筑年代是一种创新;为当代工程理论和手段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注重环保;在其建筑年代属于工程奇迹;独特且具有建设性意义;具有文化传统或文明的烙印;是可持续性运营管理的经典范例。

专家说

中国是世界第一灌溉大国,也是历史最悠久的灌溉古国,拥有类型丰富、数量众多、仍在发挥灌溉功能的水利工程。国际灌排委员会名誉主席、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的发起者高占义教授说,古代灌溉有许多优秀经验,对现代灌溉发展仍有重要借鉴价值,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应继续深入研究、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灌溉工程遗产。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会长谭徐明教授认为,灌溉工程遗产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申遗能够使这些遗产得到社会关注,促进遗产保护利用和社会效益的发挥。

 
下一篇4  
  


中国环境网 http://www.cenews.com.cn
中国环境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1005房间 邮编:100062
订阅电话:010-67102729 | 67102729

 

关闭